中新网上海新闻1月1日电(谢梦圆)每天下午四点以后,医院的门诊服务结束,因此对于急诊医护人员而言,16时至22时的急诊中班是压力最大的时段。12月25日下午4点,记者开始在公利医院急诊蹲守,不到30分钟,“120”急救车就将一名昏迷不醒的中年女子送进了抢救室。
急诊留观共50张床,此时,所有的床位上都有患者,四名身穿“小蓝”的医护人员没有丝毫犹疑,立刻将那名女子放平在地上,随后熟练地开始进行心肺复苏操作。面屏挂在他们的脸上,随着按压的一起一伏,汗水一滴一滴落下。与此同时,“120”急救车还在不断将其他患者送来。
此时,上一班的医护人员尽管已到下班时段,却依然坚守岗位,急诊区域,两个班的医护人员都在飞奔。直到下午5点后,上一班的医护人员才陆续下班,仿若“战场”的急诊大厅这才暂时恢复了平静,紧急救治告一段落。
公利医院急诊部当日总负责的是副主任许磊,他说:“急诊量数据从23日开始飙升,25日接待了104次‘120’急救车。”
杭敏医生一边整理病案一边说:“我们的医生、护士也在生病,但职责所在,只要好了就立刻回来上班。其实刚刚康复的那几天,人还是很虚弱的,高强度的工作导致很多护士姐妹体力不支。”杭敏笑着自嘲:“我四月份阳过了,这会儿是壮劳力,可以连轴转。”
中班值班护士长许晓晔告诉记者,和她一个班的有两名当班医生、八名护士,“纪艳艳老师是去过武汉抗疫一线的,还有两个妹妹是别的科室来支援的。院长天天都在医院里盯着,就怕我们有个闪失,大家都在帮急诊减压。”
在护士休息室,一名老太太坐在那里,右手上贴着胶布,显然刚刚做过治疗。询问起来,她说:“我是护士叶青的妈妈。家里她第一个阳,然后全家都阳了。我烧了5天,她昨晚夜班,回家睡了一觉后就带我来医院看病了,结果发现我肺部有感染,要住院。”
院长王澎表示,医院正在迎来一波急救高峰,同时正常的医疗服务还要保障,“我们必须全力以赴,同时又要保障医护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,迎战‘敌人’不能少了‘战士’啊!”
注: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!
编辑:谢梦圆